当前位置:首页 >> 2023级(高三A部) >> 级部快讯

以诚待人 以信立身 ——高二A部诚信教育活动

  • 来源:本站
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6-18 11:29:28

  • 点击量:416

640 (1).jpg

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——诚信教育成就未来

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。孔子、孟子等中国古代大思想家都曾对诚信作出过精妙的论述,中国古代文化也十分推崇诚信,留下了民无信不立”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“不信不立,不诚不行等千古佳话。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,为我们今天建设诚信校园提供了深刻的启迪。

640.jpg诚信的定义及由来

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,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。孟子说诚者,天之道也,诚之者,人之道也。《中庸》中也说:诚者天之道,诚之者人之道。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,言行一致,真实可信。最先将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《逸周书》中:成年不尝,信诚匡助,以辅殖财。”“父子之间观其孝慈,兄弟之间观其友和,君臣之间观其忠愚,乡党之间观其信诚。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。就是说,从一般意义上,诚信是指诚实不欺,讲求信用,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。

微信图片_20250616082936.jpg微信图片_20250616083058.jpg关于诚信的典故

 一诺千金:

秦朝末年,楚地有个叫季布的人,他为人侠义,好打抱不平,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,无论有多大困难,他都会设法办到。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。这也是一诺千金成语的由来,形容一个人非常讲信用。

立木为信:

春秋战国时期,商鞅在秦国变法。为了树立威信,推进改革,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,并当众许下诺言: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,赏金十两。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,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。商鞅这一举动,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,变法也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。

微信图片_20250616083059.jpg

诚信教育的作用

首先,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。在当代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,诚信作为一个最为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规范,不仅是对个人的基本道德要求,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,是一种单纯的道德信念,靠人们的内心自觉来实现,其原则精神已融入当代法律规范和经济制度之中。

 

其次,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。诚信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,也是人自由发展应有的品质,因此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离不开诚信这一道德基石。当前我国社会各个领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,以至于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诚信危机。积极倡导和培育以诚信为道德基础的核心价值观,加强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,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的有效途径。

最后,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取向。诚信价值观不仅具有内生外化的结构和效应,还具有动机与效果相统一、自律与他律相统一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特性。正是这些特性,使诚信成为普遍的社会伦理原则,对社会和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。

微信图片_202506160830581.jpg

 

诚信教育的实施

在开展诚信教育时,家长、教师和社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以身作则,展示珍惜智慧和诚信的行为。教师和社会可以通过课程设计、社团活动、社会实践等方式,引导学生理解并珍惜智慧和诚信的价值,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。

 

作为当代高中生要以诚信的态度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需要贯彻和落实到实践层面。这就要求人们由内而外地认知和认同,以诚信的态度来践行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必须从心里认同,然后才能做到知行合一、言行一致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要从个人做起,从诚信做起,在认识、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,尊重客观事实,信守承诺,反对虚妄和欺骗。只有国家、社会和个人都讲诚信,人人都以诚信原则要求和约束自己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成为社会风尚。

640 (2).jpg


如何做到诚信于人
以信立人:

要在人们心中树立起诚信的形象,就必须始终保持言行一致,言出必行。只有这样,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。

言行一致:

要做到诚信于人,就必须保证自己的言行一致,不说谎、不欺骗、不偷盗、不抄袭等。要始终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,不以任何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个人利益。

坦诚相待:

要做到诚信于人,就要坦诚相待,不隐瞒事实真相,不掩盖自己的错误。只有这样,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。

 一诺千金.jpg